水金辰 本報記者 呂博雄《中國青年報》(2015年10月26日09版)
“我去聽課時發(fā)現(xiàn),有很多同學不記筆記,這種現(xiàn)象令我為同學們的學習效果擔憂!眹鴳c假期期間,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官網(wǎng)上刊載了該校校長周玉的署名文章《讓記筆記成為人生的必修課》,該文提倡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大學生仍要拾回課堂記筆記的傳統(tǒng)。據(jù)介紹,這篇文章是周玉在國慶節(jié)前一天與部分學生座談,并批閱每個學生的課堂筆記后即興而作的。
周玉在這篇3000多字的文章中說,“隨著計算機和網(wǎng)絡的普及,學習方式越來越多元化,筆記卻記得越來越少。上課,我們可以下載相關課件、拷貝老師的PPT、上網(wǎng)搜到需要的內容?雌饋韺W習的方式更加輕松了,但并沒有經(jīng)過系統(tǒng)深入的學習和思考,有些知識變得似是而非,有些觀點變得人云亦云,有些寶貴的想法一閃而過。海量信息的沖擊淹沒了我們對知識的選擇與吸收,許多知識還沒有好好消化就成了過眼云煙。”
周玉在文中談到記筆記的好處時說,“有研究發(fā)現(xiàn),相比不記筆記的學生,那些記錄筆記的學生成功記住學習內容的幾率高出7倍。筆記不僅是在聽課過程中記錄的重點和難點,更是自身思考和總結的智慧結晶。”
周玉還在文中提到了哈工大老教授以及其他校外學者的記筆記習慣,“在哈工大博物館二樓展廳里收藏并展出了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我校師生完成的各類筆記、作業(yè)等大量實物。有許多教學筆記、課堂筆記的共同特征是圖文并茂、書寫工整、條理清晰。這些筆記的完成者很多后來成了學界泰斗,如王光遠、潘際鑾、吳從